印度是一个非常神(奇)奇(葩)的国家,无论是衣食住行的哪个方面,都存在着许多让常人所无法理解,开挂一般的奇怪风俗。
比如爬满了人的交通工具、开了挂的摩托车阅兵、集吃喝拉撒洗洗涮涮于一身的恒河以及牛尿养生、牛粪防疫……等等等等,就像宝莱坞的电影一样,总能让人瞠目结舌,耳目一新。

其实,这些是印度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,尽管会刷新三观,但对于当地人的习俗,应当予以尊重。

之所以提到印度,是因为从吸烟方面来看,印度拥有1.6亿烟民,占全球吸烟人数的12%,数量仅次于我国。与全世界所有的地区一样,烟草消费在为印度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的同时,也带来了巨大的公共健康损失,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,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。不过,印度对于电子烟的态度却如一贯风格一样,非常的神(奇)奇(葩)。
由于印度缺乏戒烟门诊以及相关的戒烟支持措施,所以许多吸烟者很难摆脱烟草所带来的伤害,当电子烟进入印度后,·很快就成为了一款高效的工具,来帮助烟民摆脱烟草所带来的伤害。
但是,出于“保护儿童及未成年人”的考虑,印度政府于2020年1月份通过了“电子烟禁令”,正式禁止了印度各地电子烟的生产、贸易、运输、储存和广告。如果是初犯,将面临一年的监禁,还可以并处10万卢比(约合8400人民币)的罚款。如果再犯,将面临最高3年的监禁以及最高50万卢比(约合42000人民币)的罚款。
印度的电子烟禁令本来无可厚非,毕竟在世界上,电子烟通常只有2种结果——要么被禁止,要么被监管。而印度最大的问题在于“电子烟禁了,但没完全禁”,
之所以说“没有完全禁”,是因为印度当地的大型烟草公司与菲莫国际等这样的烟草具体一样,意识到了新型烟草产品是未来的大势所趋,于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印度ITC Limited开始大张旗鼓地生产电子烟产品,以加强出口业务。所以说印度的电子烟禁令很奇葩,一方面禁止国内生产、销售、使用、宣传电子烟,另一方面又大量生产制造电子烟出口创汇,这种“双标”政策遭到了许多方面的批评。

根据官方介绍,ITC Limited是印度最重要的私营企业之一,是一家多元化的企业集团,业务涵盖快速消费品、酒店、纸板和包装、农业商业和信息技术。被公认为是印度最有价值的商业公司之一,截至 2021 年 3 月 31 日,总销售额为 74,979 千万卢比,净利润为 13,032 千万卢比。
单看介绍可能觉得这是一家综合性的现代化集团企业,但如果翻开ITC的历史,自然豁然开朗。
“ITC Limited”最初名为“Imperial Tobacco Company of India Limited”(印度帝国烟草有限公司),于1910 年 8 月 24 日接替WD & HO Wills 成为一家在加尔各答注册的英资公司。于 1911 年冒险与印度南部的农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,以采购烟叶。在公司的保护下,1912 年在安得拉邦贡图尔区成立了“印度叶烟草发展有限公司”,公司的第一家卷烟厂于 1913 年在班加罗尔成立。1928 年,位于加尔各答的公司总部“弗吉尼亚之家”开始建设,1935 年 ITC收购了Carreras 烟草公司在 Kidderpore 的工厂,以进一步强化地位。ITC 为了大幅降低成本,又于 1946 年建立了本土卷烟薄纸制造厂,并于 1949 年在马德拉斯建立了一家印刷和包装工厂。
也就是说,ITC是一个老牌的印度烟草集团,凭借着政府的支持从最初的烟叶开始,直到完善了生产卷烟的整个链条,并且业务涉及到了相关的衍生领域,于是最终成长为现在的ITC大型集团企业。
ITC旗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IndiVision在卡纳塔克邦设立工厂,主要业务是提取尼古丁和制造尼古丁盐,官方强调:将遵守严格的美国和欧盟药理学标准。
所以,印度的电子烟禁令被多方指责,认为禁令的实质是保证ITC烟草业务的利益,因为政府对ITC的投资,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,而“双标”的政策,让人哭笑不得。
印度电子烟禁令实施2年后的成果也非常显著,吸烟率不仅并未下降,反而大幅增长,原来的电子烟用户不得不重拾香烟。不仅如此,市场就像流水一样,总能找到出路,哪怕是涓涓细流也可以渗透至地下,所以电子烟禁令也养育了印度最大的地下黑市。根据政府的调查数据,仅在第一轮疫情期间,由于禁止使用烟草制品后,印度黑市的非法贸易就增加了十倍!而黑市的产品许多都来源不明,与正规的电子烟产品相比,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,构成了潜在的公共健康危机,而何时爆发?谁都无法得知。当然,在爆发的那天,自然又要算作电子烟的一条“罪状”。
就像许多自媒体曾经铺天盖地的蹭热点一样,它们甚至连电子烟是什么都不知道却能祭出“全世界有39个国家禁止电子烟!”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。
但真相是,全世界有101个国家允许在监管之下使用电子烟,而只有30个国家或地区颁布了电子烟禁令,39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,而时至今日,其中阿联酋、塞舌尔、委内瑞拉等9个国家废除了禁令,加入到了监管的行列中,趋势正在坚定地转向采用监管措施而不是一刀切的禁令,
除了印度之外,其余禁止电子烟的地方情况也很相似,公共卫生专家科林·门德尔松早在 2017 年就曾经针对澳大利亚的电子烟禁令发出过警告:2013 年至 2016 年间,澳大利亚的吸烟率增加了 21,000 多人,达到 240 万人!显然通过采取“惩罚性和强制性”的禁令是行不通的,英国为正确监管做出了榜样,吸烟率达到了历史最低点,这也说明了在禁止电子烟的国家里,最终的作用却是促使吸烟率的增长,这对于烟草减害来说,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。
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蒸汽邦 亚洲)